2017年度藥用植物奧地利版:小白菊(夏白菊、解熱菊、鈕釦菊)Tanacetum parthenium

以 Arzneipflanze des Jahres 為關鍵字搜尋,竟然發現今年的年度藥用植物鬧了雙胞。除了德國版本的燕麥外,竟有二月的網路新聞報導本年度的藥用植物是小白菊 Mutterkraut(德文名稱直譯是母親草) 。當下大吃一驚,閱讀內文才發現奧地利決定從今年起也逐年舉行年度藥用植物遴選。蠻羨慕德語區主要國家在互相理解彼此的前提下進行各種無傷大雅的競爭、互動與合作一起進步,沒有什麼其中一方理所當然獨大就要壓制其它國家在同領域的發展空間,或一旦別的國家有相同的活動,便直接迴避畏懼競爭關係種種顧慮。雖然從德國的觀點,應該會覺得奧地利這跟在大哥的身後收割成果再另闢蹊徑的兄弟之邦十分惱人。除了年度藥用植物外,德國在1989年起有基金會固定選出年度之樹,奧地利隨即在1994年跟進,還提升到由聯邦的自然環境資源部主導的層級。而奧地利今年開始的年度藥用植物遴選計畫
則由一個總部設在維也納,以建立藥草學學術網絡為目標的協會 Forschungsplattform Phytopharmaka und Naturstoffe, Österreich (HMPPA –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Platform Austria)推動。

小白菊的文獻記載量與內容實在不多,甚至也不夠精確。德文版維基百科表示小白菊又俗稱「假洋甘菊 Falsche Kamille」。然而文獻中表示俗稱假洋甘菊的應為「無香洋甘菊 Geruchlose Kamille」(學名:Tripleurospermum perforatum),兩者花形並不相同。無香洋甘菊既然被視為偽洋甘菊,顧名思義,既不像洋甘菊內含豐富芳香油脂,同時又不具備洋甘菊的藥效,是名副其實的西貝貨,只能說這種白瓣黃蕊的菊科植物果然難以分辨。

一、藥用植物小檔案:小白菊 Mutterkraut
拉丁學名:Tanacetum parthenium
生物演化分類:菊科 Korbblütler (Asteraceae)
採收時間:六至八月
藥用部位:植物上部(莖葉)
主要成分:以小白菊內酯 (Parthenolid)為主要化合物的倍半萜內酯 (Sesquiterpenlactone)、以樟腦為主要化合物的芳香油脂以及親油性類黃酮
療效:止痛、退燒
反作用:過敏體質者可能在接觸後產生過敏反應、腹瀉、脹氣、不適、作嘔等症狀
交互作用:未知
適用領域:頭痛、偏頭痛、發燒
應用型態:製劑,雖德文文獻中表示不用作茶飲,但中文網頁中不乏其茶飲推廣

二、注意事項

對於菊科植物過敏者禁用。懷孕及產後哺乳婦女應在醫師諮詢後方能使用。
每日攝取量為50-120 mg提煉粉末或相當之劑量。

、簡介
和洋甘菊有類似但更為強烈甚至可能令人不喜的氣味。早在西元一世紀便被Dioskurides 以「假洋甘菊」之名記載為退燒及風濕用藥。在民俗療法中被廣泛用於治療陣痛、促進消化、偏頭痛、清血、治療腸道寄生蟲,但最經典的用途還是在婦女醫學,羅馬時期便用以墮胎或促進產後胎盤排出。中世紀時的修道院醫學中也用以助產。外用部分則用以防蟲和去除膿腫。然而現代實證醫學研究仍在發展中,還未有足夠深入且全面的資料。也因為此種前瞻性,才被遴選為第一屆奧地利年度藥用植物,希望能繼往開來吧。

參考資料
Grünwald, Jörg u. Jänicke, Christof (2015). Grüne Apotheke. S.312-313.
Spohn, Margot (2015). Was blüht denn da? S.192-193.
http://www.wienerzeitung.at/themen_channel/wissen/forschung/874147_Mutterkraut-zur-Arzneipflanze-des-Jahres-gekuert.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4年度藥用植物:長葉車前草(歐洲車前草)Plantago lanceolata

春日野菜誌:野蝦夷蔥 (Allium schoenoprasum)、熊蔥(Allium ursinum) 與西洋蒲公英 (Taraxacum officinale)

2015年度藥用植物:貫葉連翹(金絲桃、聖約翰草)Hypericum perfor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