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萋草:紅/白菽草(三葉草,Trifolium pratense)、草甸碎米薺 (Cardamine pratensis)
這句話豈不正是德文版的「春天後母面」!在四月晴雨不定偶爾還夾雜雪霰的氣候中,季節性植物的風貌悄悄改變。熊蔥花開、水仙花及風信子凋謝、櫻花葉、木蘭葉日漸繁盛。許多原本在路面上分不清面貌的野草們,也抽出容易辨識的花序,準備在夏季綻放甚至已然綻放,因此又多認識了許多植物。
小野芝麻(Lamium galeobdolon L.) |
圓齒野芝麻 (Lamium purpureum) |
手邊寥寥一書上列入藥用植物的,是正巧今天在草皮上零星發現的紅菽草,以及早春便鋪天蓋地開滿草地,迄今不減雅姿的草甸碎米薺。總算讓入夏的藥草記錄不太孤單了!
在其它物種間一枝獨秀的紅菽草 |
紅菽草(Wiesen-Klee, Trifolium pratense),又稱三葉草,另有白花品種,是蠶豆目豆科植物。藥用方式為摘取完整的圓形花朵後置於通風處晾乾。內含有效成分為單寧、多種不同糖苷如酚類、異黃酮。
其單寧成分可用於治療不同種類,包含胃部腹瀉的黏膜發炎
,亦有將其擠碎用於傷口處理的情形。然而現代醫學對於紅菽草的藥用研究仍相當稀少,因此僅能說是民俗青草療方。然而由於對於人體無害,用作藥草茶十分親善。簡單的配方如下:
四到六朵乾燥紅菽草花朵浸入250ml熱水中靜置十五分鐘,過濾後加入蜂蜜調味。每日飲用二至三杯,連續飲用四至六週,是淨血的建議配方。
參考資料
Pahlow (2015). Das große Buch der Heilpflanzen. S.340-341.
春日橫亙至入夏不絕的草甸碎米薺 |
藥草茶配方:兩茶匙藥草浸入250ml沸水中,靜置五至十分鐘後過濾。每日分二至三次飲用完一杯,是民俗療法中治療風濕或其它疼痛性症狀的配方。
參考資料
Pahlow (2015). Das große Buch der Heilpflanzen. S.343-344.
留言